數位併發症:Google把我們變笨了嗎?
●2003年4月,美國民眾花在臉書上的時間是零;2009年4月,他們逗留在臉書的時間是138億7264分鐘,……
●根據研究,在Google上搜尋歷史名詞,87%第一順位找到的是維基百科,但是維基百科每一則平均有4個以上的錯誤……
●因為科技的突飛猛進,我們的資訊交流彷彿透過光速進行,但是我們的社會常規與生活記憶,也很快變成過眼雲煙……,數位原住民與數位新移民的溝通也愈來愈困難……
●我們在網路愈來愈暢所欲言,卻難免更理盲而濫情……
●有人透過網路交友找到異國終身伴侶,有人卻在網路上被騙財騙色……
人類史上,少有單一發明像網際網路,如此徹底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近年,推特、臉書、電子書、部落格、遠距學習,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社群媒體的出現,更加引發了當前社會許多焦慮與辯論。一部分人視現有的數位通訊科技突破,在教育工作、資訊蒐集、公民參與等層面,把世界推向令人鼓舞的嶄新里程碑。有些人則對敗壞的線上禮儀、衰退的閱讀習慣,流失的專注力等,發出「搜尋引擎會讓人變笨嗎?」「網路世代是愚蠢的一代?」「社群網站讓人際更疏離?」「網路讓大腦思考變得零碎淺薄?」的憂心觀察。馬克.包爾連正是近年論辯的核心人物之一,是投下「數位文化論辯」炸彈的重砲手,本書彙整的這些科技對話經典文章,只論分量,不限立場。例如,倡議「Web 2.0」一詞的科技作家兼出版人提姆.歐萊禮、提出「數位原住民、數位移民」概念的馬克.普倫斯基、寫作《虛擬化身》、《電腦革命》等網路身分認同原創研究的雪莉.特克爾,他們的重要原典,都在本書羅列之內,提供我們安排科技在生活中的角色與分量時,做出慎思明辨的決定。
作者簡介
馬克.包爾連(Mark Bauerlein)
艾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英文系教授。著有暢銷書《最蠢的一代:數位世代如何麻痺美國年輕人並危及我們的未來》(The Dumbest Generation),另著有:《驗屍》(An Autopsy)、《仇視非裔》(Negrophobia: A Race Riot in Atlanta)。文章散見《美國現代語言學協會會刊》(PMLA)、《黨派評論》(Partisan Review)、《威爾遜季刊》(Wilson Quarterly)和《耶魯評論》(Yale Review)。評論發表於《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標準週刊》(The Weekly Standard)、《理性》(Reason)等。個人網址:www.dumbestgeneration.com。
譯者簡介
溫美鈴
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南加州大學電腦碩士。曾任IBM軟體工程師、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約用研究員、臺灣產業科技推動協會秘書長,以及資訊工業策進會 國際處專職顧問等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