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仁醫:開創新局的臺大醫院駐院醫學團隊
在醫療崩壞的環境下,我們找到一個兼顧
社會正義、人道關懷、科學管理三大特色的創新醫學制度
Hospitalist(整合醫療)!
臺大醫院七樓,有一個「整合醫療照護病房」,堪稱是臺大的「德雷莎病房」,因為它真正做到了「以病人為中心」。此外,它還有一個全國最知名的主持人:柯文哲醫師,在柯醫師與團隊的熱血付出下,讓所有急重症患者能夠不必再擠在急診室,立刻得到高品質的醫療照護。
這個病房原先是為了紓解過多的急診病人而開設的「急診後送病房」,特別的是,主持人的柯文哲醫師非常認真地思考了解決方案,並決定不要因循老路。
詳細資訊 點我 點我 點我 點我 點我
「經過一星期的考察和思索,我報告院長:『如果我們今天宣稱建立急診後送病房,是要替臺大醫院擦屁股,只是要解決急診超長暫留的病人,那麼我們只會找 到衛生紙,不會找到人才。就算勉強去做,也是撐不久,一定會重蹈覆轍而失敗收場。所以是否我們反向思考,把這個病房當作試驗病房,採用全新的方法來試試 看?因為重複過去失敗的方法不會成功的。』我說的新方法新制度,就是Hospitalist System(駐院醫學制度)。」
2010年,柯文哲醫師引進駐院醫學制度(hospitalist system),在臺大醫院堪稱創舉,也是台灣醫界的pioneer、運作成功、富有未來性、可以達到最高的醫學品質,更首創合理的輪值制度、團隊會議制 度、先進的IT設備、單一窗口會診制度、安寧照護、出院後的追蹤關懷等,來兼顧醫護本身的工作品質和最高的醫療效率。現在他們要將這病房草創三年來所有的 心路歷程、建置重點以及要與國人溝通的醫護理念,在這本書裡,用最誠懇的心意與您溝通。挽救健保沉痾,召回醫護的熱情,希望藉由這個病房的投石問路,擴大 出去!
●關於整合醫療照護病房
臺大醫院「整合醫療照護病房」是從2009年10月開辦,除了致力解決急診超長暫留的問題,也引進美國hospitalist system(駐院醫療制度),希望建立臺灣一個新興醫學學科。兩年以來,在病人治療效果、成本效益、病房管理、電子化各方面都有相當好的成績。
Hospitalist在美國已是成熟的制度,目前約20-50%的美國住院病人由Hospitalist負責照護。臺灣一向以美國為準,預期這個新 興醫療制度未來幾年會在台灣快速成長,正需要有志之士來共同開創新局面。2012年底,隨著臺大醫院東址病房改建完成,駐院醫學科(整合醫療照護病房)陸 續擴編,也延請了更多的主治醫師來投入這個志業。這個病房創下連續12個月沒有CPR的紀錄,人員流動率也最低,因為這個病房喚起了醫護的熱情,也做到了 「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
詳細資訊 點我 點我 點我 點我 點我
本書特色
★臺大名醫柯文哲領軍熱血團隊,開創全新醫療觀念首本專書。
★在有效醫療與人性道德取得平衡的未來醫病觀念大躍進。
★兼顧社會正義、人道關懷、科學管理三大特色的創新醫學制度
醫界熱情推薦
邱文達(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部長)
謝博生(臺大醫學院前院長、前醫策會董事長)
楊泮池(臺灣大學校長)
張上淳(臺大醫學院院長)
陳石池(中華民國急救加護醫學會理事長)
許惠恆(臺中榮總醫療副院長)
黃勝堅(臺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
陳慶餘(臺大醫院家醫科教授)
賴其萬(教育部醫教會執行祕書)
陳亮恭(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林勤益(奇美醫院首席醫療副院長)
林宏榮(奇美醫院醫療副院長)
尹彙文(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秘書長)
張志華(醫勞盟理事長)
劉育志(醫師作家)
蔡秀男(醫師與醫勞盟法律顧問)
吳佳璇(遠東診所精神科醫師與作家)
透過對臺大醫院整合醫療照護病房的介紹,為「全人醫療」在概念上做了極佳的詮釋,在實務上提供了良好的範例,也為「全人醫療」醫師的培育注入了動力。——謝博生(臺大醫學院前院長、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前董事長)
這些熱血仁醫的小故事,有的溫馨感人、有的發人省思、有的極富啟發意義,更有許多可以提供給日後醫療政策制定之參考。——楊泮池(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熱血仁醫》一書,不但深刻的描述了整個團隊為了「以病人為中心」所做的種種努力,也在實務上提供了良好的範例。——張上淳(臺大醫學院院長)
如果每一位醫療人員,都能本此態度來對待每一位病人和家屬,相信醫病關係會更融洽,也不至於有現在醫界五大皆空的困境。——陳石池(中華民國急救加護醫學會理事長)
藉由多項醫療流程改造,醫療資訊重整等的計劃落實,完成醫界多項不可能任務,這些寶貴的經驗與醫療團隊的付出,都是值得醫界學習之標竿,更是臺灣病患之福。——許惠恆(臺中榮民總醫院醫療副院長)
看到臺灣年輕一輩醫師、護理師們面對惡劣醫療環境的艱辛付出、全人醫療的展現、不畏困境的努力創新、不怕權威的改革,更讓我看到臺灣醫學未來的曙光。——黃勝堅(臺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
改善目前健保財政惡化與醫療崩壞,駐院醫學制度與家庭責任醫師制度為兩大良方,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陳慶餘(臺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教授)
我深信高齡醫學與駐院醫學的發展都是在體現全人照護與持續性照護的精神,是民眾需要的優質醫療,也是讓健保延後倒閉的可行方案。——陳亮恭(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盼望這樣的新制度誕生,能夠減緩全民健保制度所帶來的臺灣醫療崩壞現象。——張志華(臺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理事長)
制度本身並沒有生命,但它卻會宰制人的行為,並影響久遠。老舊制度的缺失會逐漸放大,並越來越扭曲,也讓今日的醫療紛紛擾擾。臺大醫院駐院醫學團隊用團結與熱血驗證了一個可行且良善的制度,一個我們都期待擁有的美麗景致。醫學,該當如此。——劉育志(醫師作家)
在專科山頭林立的現代醫療叢林裡,駐院醫學科同仁猶如一群兼具熱血、經驗及知識的高山嚮導,一步一步引領病家穿越疾病幽谷,重回健康坦途。——吳佳璇(遠東診所精神科醫師、作家、癌症病人家屬)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柯文哲
生於新竹,外科醫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亦是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專長為外傷、急救、器官移植等。為臺大醫院史上第一位專責重症加護的醫師,為臺灣引進葉克膜急救方式,建立器官捐贈制度。
柯文哲畢業於臺灣大學醫學系。受其師朱樹勳影響,他選擇外科重症,投入急診與重症加護工作,曾至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進修,擔任外科研究員,研究人工肝 臟。回國後,當時擔任臺大醫院外科主任的朱樹勳,要求柯文哲建立器官移植小組,以心臟移植為目標。為了增加器官移植的成功率,他自美國引進葉克膜技術至臺 灣,在擔任臺大器官移植小組召集人期間,建立了標準器官移植程序並推行到全國。
2009年10月,他奉命成立臺大醫院的急診後送病房,引進美國Hospitalist System(駐院醫學制度),希望建立臺灣一個新興醫學學科,讓醫院的主治醫師可以專責照顧住院的嚴重病人,而非以門診業務為主。
林裕峯
臺大醫院主治醫師,腎臟專科醫師,現為病房主任。除了教學、研究、行政與服務專業外,另外開發了病房醫療資訊系統,並致力於流程再造與醫療品質的提升。不斷追求創新與突破,為駐院醫學制度的創立貢獻良多。
臺大醫院駐院醫學團隊
臺大醫院駐院醫學團隊成立初期主要目的為解決急診超長暫留的問題。2010年,鑑於臺灣住院病人需要整合性照護服務,而改名為「整合醫療照護病房」, 希望能夠提供跨團隊的醫療照護,達到降低醫療支出,且改善醫療品質的目的。四年來,這個病房在病人治療效果、成本效益、病房管理、電子化等各方面都有相當 好的成績。2012年底,隨著臺大醫院東址病房改建完成,整合醫療照護病房陸續擴編,也延請了更多的主治醫師來投入這個志業。這個病房重視預立治療計畫, 創下連續12個月沒有CPR的紀錄,人員流動率也最低,因為這個病房喚起了醫護的熱情,同時也做到了「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
詳細資訊 點我 點我 點我 點我 點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