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OMME des GARÇONS研究

COMME des GARÇONS研究

  川久保玲為何如此令人動容?
  首本剖析COMME des GARÇONS祕密的教科書
  從未知的形狀、不對稱結構的衣版,探索她前衛的創造原點——「不明的根源」
  川久保玲親自審閱、井上嗣也裝幀設計、官方認可決定本!

  「我喜歡惡搞布料。」
  「我想要設計前所未有的衣服。」
  「我不是進行破壞,只是附加嶄新解釋或可能性而已」
  「與其遭到漠視,不如遭到貶斥。」
  ——川久保玲

  羅蘭巴特在《流行體系》一書中指出:
  「能夠閳述樣式的字彙只有兩個:一是『流行』,一是『過時』。」
  承認西方時尚中不存在的事物是流行,等於承認自己以往架構而成的事物是「曾經的流行」,
  也就是過時,意味將自己的時尚逼上死路。
  從1982年至今,COMME des GARÇONS飽受褒貶兩極的評價,
  既有熱烈的支持,認為「時尚界唯有川久保玲是萬丈光芒的」,
  也有嘲諷訕笑,認為她「沒有見過世面」。
  這類極端的評價,或許是前衛的宿命。

詳細資訊 點我 點我 點我 點我 點我

  川久保玲(Rei Kawakubo),1942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是受嬉皮文化洗禮的世代。遊走在時尚和藝術邊界的川久保玲,自小未曾碰觸也從沒受過正式 的服裝設計訓練。1969年,在原宿公寓的一室中,她和兩位工作者開始公寓品牌「COMME des GARÇONS」,1973年成立公司,至今除擔任主要設計師之外,同時兼任總經理,以企業家之姿面對品牌經營。她的店面沒有櫥窗,也沒有窗戶,對不認識 COMME des GARÇONS的人而言,完全無法預測店內擺放哪些商品,這是前所未見的商業模式。通常應該開放給大眾的時尚系列作品發表會,她也將出席貴賓嚴選到只剩五 分之一,可以看出她刻意回歸封閉空間的決心。不曾為了擴大企業規模而增開店面,也不利用知名度、多元化,開發一般消費者容易接受的商品,更不進行多品項的 授權事業,她的經營方針在於防止形象的無限擴散。

  1981年COMME des GARÇONS進軍巴黎,82年的時裝週是她在國際舞台綻放光芒的起點,《紐約時報》以「日本襲來的新浪潮」讚譽她和同期展出的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黑色」、「破壞」、「不對稱」是COMME des GARÇONS的特有風格,COMME des GARÇONS是西方服飾體系與日本文化的混血產品,在外形上強調平面及空間構成,在結構中融入現代的建築美學概念,纏繞人體的多層次結構,以及抽象的平 面圖案設計。她的構思源頭不是來自於穿著衣服或是裝飾著衣服的身體,而是設計衣服本身。穿上衣服後看起來知性或是性感她也從不在意,重要的是穿著 COMME des GARÇONS所呈現出的「接受嶄新事物」、「具有自由價值觀」的獨立精神。在創造的現場,她始終保持著身體的零度,穿著主體不存在的冷酷觀點,彷彿規範 穿著者,同時亦為遏止設計的僭越。這可說是川久保玲的美學,也讓她成為全球服裝設計師中最前衛的女性。1983年川久保玲獲得每日新聞時尚設計獎 (Mainichi Fashion Award ),1987年獲得美國時尚技術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榮譽學位。

  被稱為「破壞主義者」的川久保玲,是針對西方時尚第一線根深柢固的製作偏見,拋出最激烈質疑的設計師。可是她究竟破壞了什麼呢?是樣式體系、時尚的美 學規範,還是女性性的神話呢?本書並非探討川久保玲究竟破壞了什麼,而是探討川久保玲打算創造什麼,來循序檢證COMME des GARÇONS。我們將面對的第一線現場,存在著「創造」行為和「破壞」行為,這種表裡一體的關係。在面對現場時,我們是否還能夠持續稱川久保玲為「破壞 主義者」呢?……這些問題都將在書中一一解答。本書同時公開川久保玲長達22年間的創作活動實績和特徵,展開從嶄新的設計論證到身為企業家的獨特經營策 略、行銷理論,是最接近川久保玲身為尖端時尚產業經營者面貌的「COMME des GARÇONS論」決定版!

名人推薦

  南谷繪里子 前《ELLE JAPAN》總編輯─剖析
  井上嗣也……COMME des GARÇONS企業形象藝術指導——裝幀
  安郁茜 建築師
  許舜英 奧美時尚 首席創意長
  馮亞敏 喜事國際時尚集團執行長——推薦

詳細資訊 點我 點我 點我 點我 點我

arrow
arrow

    明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